|
|
|
|
發布時間:2016.05.14 新聞來源:鄭州秀川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 | |
國內航天工業發展緩慢主要受限于總裝能力、材料技術和航空管制政策,伴隨大飛機總裝下線,金屬和鑄件技術提升以及通航政策放松,行業有望迎來高速增長。參考國際經驗和國內航空運輸、軍事需求,我國民航與通航機隊有望新增超過2800架50座以上飛機,軍用四代、三代戰機、無人機需求規模約為2000架。通航也將帶動可觀需求。 因此,航空制造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,產業具備龐大材料需求鏈條,領域涉及輕質合金、高溫合金、高端鑄造、3D打印、碳復合材料等多個領域,且同時需要具備較高技術和準入壁壘。 假設到2030年,中國民航、軍用飛機需求分別約2800架、2200架,機隊規模約5500架、6000架,則對應到鈦合金需求約9.8萬噸,高端鑄造和3D打印部件需求25萬件、民航發動機維檢需求約1.2萬臺,軍用航空發動機需求超過5000臺。 隨著國內航材逐步進入中國商飛、中航工業的供應體系,從材料自主供應保障和航空公司運營成本控制角度來看,未來航材實現國產替代將成為大勢所趨,航空材料國產化已經在逐步推進,進口替代和維保市場空間廣闊。 在2016~2017年大飛機首飛和軍機換代窗口期,已經部分進入國產軍機/大飛機供應鏈認證的上市公司有望實現業績反轉,打開成長空間。 |
|